在臨床上,經常遇見兩種類型的患者:一種是子宮內膜過薄的,久備不孕、甚至無法進行胚胎移植。另一種是子宮內膜過厚的,月經淋漓不盡,反反復復甚是苦惱。那么,子宮內膜的薄厚是怎么算的?

首先,子宮內膜的厚與薄是有周期性的。談到內膜的厚或薄,較好說出是在月經周期的第幾天。在女性一個月經周期的起始階段即月經期,子宮內膜剛剛剝脫完全,即當月經期大量的月經出血接近結束的時候,內膜就應該是很薄的,可以描述成線狀,即像一條線一樣薄,醫(yī)生會在病歷本上記錄內膜呈線狀。假如在月經期接近結束的時候內膜厚度仍然超過7mm,那么說明子宮內膜剝脫不完全,反而是不正常的。一般情況下在月經期大量經血結束時較好是小于等于5mm。
然后,進入卵泡發(fā)育期,卵巢內的卵泡啟動發(fā)育,隨著卵泡的不斷發(fā)育長大,會不斷分泌雌二醇,雌二醇主要作用于子宮內膜,使子宮內膜也不斷增厚,因此,子宮內膜的增厚是伴隨卵泡發(fā)育而來的,一般情況下如果優(yōu)勢卵泡的直徑達到或超過15mm,子宮內膜的厚度應該在7-8mm或以上,正常女性此時子宮內膜的厚度可以達到9mm左右。所以子宮內膜的厚度與卵泡的大小是緊密相關的,不能把兩者割裂開來。
子宮內膜除了厚與薄外,還有很重要的一點:就是形態(tài)。不是單純厚就好,還要有好的形態(tài)。好的子宮內膜比較豐盈,有三條線,叫三線征,就像人的嘴巴。中間的一條線叫宮腔線,宮腔線較好從宮頸處連續(xù)上升至宮底,不要有中斷,有明顯的中斷通常是宮腔粘連的表現(xiàn)。有的病人子宮內膜回聲不均勻,在宮腔線和上下兩條線之間有一些點狀或片狀高回聲,有的病人在宮腔線處附近有明顯一團高回聲,就是子宮內膜息肉。
在陰道超聲下,子宮內膜有A、B、C三種形態(tài),多項研究表明,取卵日或HCG注射日女性內膜呈A型,厚度在8-14 mm間時為較佳狀態(tài),試管嬰兒妊娠成功率較高,B型有較低妊娠率,C型幾乎無1例妊娠。
A型:常見于增生早期(月經周期第6-10天),屬于三線征,主要是指內膜基底層與子宮肌層交界部位的線狀回聲,而中央宮腔線屬于強回聲線;B型:常見于增生晚期(月經第11-14天),屬于A、C型間過渡類型,內膜基底與子宮肌層交界部位強回聲呈增厚趨勢,中央宮腔線回聲模糊;C型:常見于黃體期(月經第15-28天),屬于均一強回聲,三線模糊。需要注意的是,上面的A、B、C型只是子宮內膜處于不同時期的形態(tài)表現(xiàn),并不是一個等級評價,不要誤以為得了C型就病入膏肓、無藥可救!
以上所說的形態(tài)都是在晚卵泡期,即月經周期第12天左右(假如月經周期是28天左右的患者),就是優(yōu)勢卵泡接近16-18mm(接近排卵前)所出現(xiàn)的征象。
如何保養(yǎng)子宮內膜?
1、補充激素較常見
為了防止內膜剝脫,女性可以通過口服雌二醇來使內膜增厚、增加胚胎移植的成功率。也可服用一些間接增加體內雌激素含量的藥物,比如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(GnRHα)作用于下丘腦-垂體-卵巢軸,促進卵巢產生雌激素;他莫昔芬在子宮內膜和骨組織中激活雌激素受體和信號轉導通路,使體內雌激素增加。
2、改善內膜血流灌注
不少學者認為,子宮內膜過薄是以血流灌注不足為觸發(fā)點,其他各個因素相互促進而導致的惡性循環(huán)。很多用于改善血液循環(huán)的藥物也被應用于臨床,比如西地那非(萬艾可)、小劑量阿司匹林等,都通過改善子宮動脈的血流量來增加子宮內膜厚度。
3、盡量減少宮腔操作
多次人流、清宮、放置節(jié)育環(huán)等宮腔操作容易造成內膜損傷、使基底層受損,造成宮腔內形成粘連、宮腔形態(tài)異常、宮內炎癥感染,引起內膜生長受限。同時,姐妹們千萬不能在意外懷孕后選擇便宜、不靠譜的醫(yī)院進行人流,不規(guī)范的手術操作很可能對內膜造成不可逆損傷,甚至導致終身不孕!
4、健康飲食合理運動:
子宮內膜薄的常見原因是雌激素不足,可以多吃富含雌激素的食物,如豆制品、雪蛤、燕窩、堅果、芝麻、銀耳等,此外羊肉、牛肉、雞肉、雞蛋等高蛋白食物也有助于子宮內膜的增厚。保持愉快的心情、避免精神過度緊張是調節(jié)內分泌失調的有效方法,每天堅持運動也能改善子宮血液循環(huán),增強體質。